每週三中午的十二點整,是威安的家庭日。
這天,他父親康史東會到他家,用他專屬的咖啡杯喝杯咖啡。
聽上一段莫札特的音樂,半小時就離開。
這樣的規律,隨著威安被調職到里昂,產生了變化。
威安女兒依莎口中親愛的康史東爺爺,是個固執的獨居老人,
要康史東爺爺搬到里昂,是件難事;
然而,到里昂工作一直是威安的夢想,
這樣勢必要賣掉原本的住處。
陷入膠著的威安,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說服新任屋主,在每週三中午出借房子
讓父親維持每週三例行的家庭聚會…….

以上文字引自小說《週三的謊言》封底內容介紹

上週六趁著同學給我台北書展免費入場券的機會,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書, 也順便到泰國出版品觀摩區,一解我農曆年從曼谷旅遊後的相思病。恰好,在洪範出版社看到了《週三的謊言》。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部分完全是出自封面的歐式風情以及書名;這趟去泰國由於同行旅伴曾到過法國唸書的關係,認識了兩位亞裔法國朋友,所以泰國跟法國就成了我這種「三分鐘熱度」加上「說風就是雨」性子的人,近來頻頻關注的焦點。
整本法文小說篇幅不長,一開始原本只是個短篇小說名為《週三的阿公》是幾經波折並透過作者不斷增補,才成為現今面世的中篇小說及定名。故事內容與角色其實很簡單,卻不會讓讀者覺得俗氣;主題也彰顯了一般人(包括同學)必須面對的親子關係、人生的意義,及青少年處境。
我相信大部份的同學們,由於性向與異性戀父母有著根本上不可改變妥協的歧見,難免造成親子關係之間必須存在某些謊言來維持表面上的和平。就像小說裡的中年人威安,天真以為只要在父親習慣到訪的每週三中午,準時出現在原本的屋子裡,就可以讓老父親以為兒子一家人都還住在離家十五分鐘腳程的小公寓,而非數百公里外的里昂;卻選擇忽視了太多他不可控制的因素,包括隔壁鄰居、新屋主截然不同的擺設裝潢,或其他瑣細卻重要的破綻。
相對大智若愚且寬厚慈愛的老父,明明早在無意間看破兒子全家人的心機,卻也願意體諒晚輩出此下策的背後,除了自私以外也是對自己的另一種不忍及掛念。直到闔眼,都寧可享受著兒子每週拼了命都要搭高速列車趕去見父親一面的孝心,而不願戳破這個(善意的)謊言。
同學不也是這樣嗎?住家裡的即使在外跟父母口中「不正常」的其他同學廝混,回家後也只能昧著良心說是跟「普通」朋友或同事出去。在外地工作的,按時或逢年過節地回家與父母互相探望,問到婚姻生子除了含糊其辭,只能打哈哈地扯離話題。原因除了自保,不外乎就是想讓父母放心;也就是因為在乎對方的感受,才不得已撒了漫天大謊數年或大半輩子。
也許不管是與父母同住或獨居在外,他們心裡早有個底;只是雙方既然都不打算挑起事端,這樣看似規律安穩的恐怖平衡,也就這樣提心吊膽地走一步算一步;兩個吹脹了的氣球互相壓迫,最後不就是你死或我亡而已?
書裡有句話是:相愛,不是要愛得多,而是要愛得久。這句話在當下讓我想起前年的法國電影《巴黎小情歌》男主角路易卡瑞說的「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十足是浪漫又讓人心碎的告白。相同邏輯轉換成血親之間的愛,是否我們也希望父母在不要太過干涉我們的人生目標的的同時,適時在身後給予我們支持即可?又或者,父母是不是期盼我們只要適度在某些標準滿足他們的願望(或者虛榮?),並偶爾跟他們聊聊天撒撒嬌呢?
有人說,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像是兩組因為「愛」而師出有名的特務,不斷窺視查探,並干預對方的生活,天天上演不同的攻防戰。這樣的形容,用在家有青少年,和家有彷彿腦袋燒壞的同性戀子女身上,想來都一樣是精彩萬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mblotus 的頭像
    tomblotus

    (備份站)古墓白蓮 T&L

    tomb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