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喂! 政寶羅五四三 - 名字與稱謂
每週二由威爾,小政,小寶,以及保羅輪流執筆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五四三

會想寫關於名字與稱謂, 是因為前陣子讀了這本書"雲吞城市"
大部分的台灣人,好像工作後,就開始用英文名字來稱呼對方,這習慣也不知是跟誰學來的(香港?新加坡?) 至於同學之間,好像也很少使用真名/本名. (古墓裡,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其他人的中文本名吧)
同學喜歡用的名字大概有幾類:
1. 英文名字(大多也是上班在用)
peter,eric,jeff,jacky,alan,tiger,mike,johnny,husky,will,paul,vincent,hurson,jerry,harry(不是henry,古墓沒有小亨利,只有小哈利啦) 或是英文名字的中譯如凱文,查理
2. 阿字輩的(感覺比較親切,好像在叫家人)
阿宏,阿尼, 阿賢,阿盛,阿川,阿偉,阿詮...
3. 小字輩的
小政,小寶,小皇,小jerry(應該是要跟大jerry區隔), 小師妹,小府, 小舜(或景舜)
4. 其他
蛋蛋, 藍嬌, 中和,雷獸,那歐,風少,王仙女(好啦 其實是阿聰)
有些人還有很多別名, 有些人同時跨界(小字輩也有,英文也有,阿字備也不放過....)
關於稱謂, 古墓也有,姑姑婆婆不說,還有大師兄,二師兄...一路到小師弟小師妹, 連下女, 管家也補齊了.
古墓沒有哥哥
蔡珠兒在雲吞城市寫道:
"哥哥,姐姐"原來指年輕的的男女性,但語義也日漸膨脹貶值. 張國榮四十多歲一樣叫"哥哥",阿B五十多歲了還是"B哥哥". 另一方面, 哥姊也不僅指年齡, 更意味着江湖地位. 因此瑪丹娜叫"娜姐", 濱崎步雖然年輕也被喚作"步姐",以示天后地位.
(所以古墓也有莫愁姐, 彩華姐)
姐之上是姨跟姑, 姑又有較高的地位,例如謝霆鋒的媽媽叫狄波拉叫拉姑
姑再上還有嬸跟婆, 年齡未必比較老, 地位卻明顯低落,暗指低下階層女性(婆婆,這不是我寫的歐), 例如女清潔工常被喚作"阿嬸", 在屋內大下蒐集垃圾的女性則被叫作"垃圾婆"
(如果照這個說法, 應該也沒人想當古墓的嬸,不過姨的地位目前從缺歐, anyone?)
農業社會的親屬稱謂嚴謹複雜, 資本主義興起後改變了社會關係,稱謂趨於簡化甚至消亡,然而香港卻是個反例,雖然高度商業化現代化, 還是存留著鄉土的家族意識,並以此界定社會成員的身分位階,成為新的社會權力關係.
每週二由威爾,小政,小寶,以及保羅輪流執筆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五四三

會想寫關於名字與稱謂, 是因為前陣子讀了這本書"雲吞城市"
大部分的台灣人,好像工作後,就開始用英文名字來稱呼對方,這習慣也不知是跟誰學來的(香港?新加坡?) 至於同學之間,好像也很少使用真名/本名. (古墓裡,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其他人的中文本名吧)
同學喜歡用的名字大概有幾類:
1. 英文名字(大多也是上班在用)
peter,eric,jeff,jacky,alan,tiger,mike,johnny,husky,will,paul,vincent,hurson,jerry,harry(不是henry,古墓沒有小亨利,只有小哈利啦) 或是英文名字的中譯如凱文,查理
2. 阿字輩的(感覺比較親切,好像在叫家人)
阿宏,阿尼, 阿賢,阿盛,阿川,阿偉,阿詮...
3. 小字輩的
小政,小寶,小皇,小jerry(應該是要跟大jerry區隔), 小師妹,小府, 小舜(或景舜)
4. 其他
蛋蛋, 藍嬌, 中和,雷獸,那歐,風少,王仙女(好啦 其實是阿聰)
有些人還有很多別名, 有些人同時跨界(小字輩也有,英文也有,阿字備也不放過....)
關於稱謂, 古墓也有,姑姑婆婆不說,還有大師兄,二師兄...一路到小師弟小師妹, 連下女, 管家也補齊了.
古墓沒有哥哥
蔡珠兒在雲吞城市寫道:
"哥哥,姐姐"原來指年輕的的男女性,但語義也日漸膨脹貶值. 張國榮四十多歲一樣叫"哥哥",阿B五十多歲了還是"B哥哥". 另一方面, 哥姊也不僅指年齡, 更意味着江湖地位. 因此瑪丹娜叫"娜姐", 濱崎步雖然年輕也被喚作"步姐",以示天后地位.
(所以古墓也有莫愁姐, 彩華姐)
姐之上是姨跟姑, 姑又有較高的地位,例如謝霆鋒的媽媽叫狄波拉叫拉姑
姑再上還有嬸跟婆, 年齡未必比較老, 地位卻明顯低落,暗指低下階層女性(婆婆,這不是我寫的歐), 例如女清潔工常被喚作"阿嬸", 在屋內大下蒐集垃圾的女性則被叫作"垃圾婆"
(如果照這個說法, 應該也沒人想當古墓的嬸,不過姨的地位目前從缺歐, anyone?)
農業社會的親屬稱謂嚴謹複雜, 資本主義興起後改變了社會關係,稱謂趨於簡化甚至消亡,然而香港卻是個反例,雖然高度商業化現代化, 還是存留著鄉土的家族意識,並以此界定社會成員的身分位階,成為新的社會權力關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