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
每個人吃東西的口味都不甚相同,「口味」是很主觀的感知,它可能交雜了很多記憶,當然會許還有生理上的差異性。口味自然也是一種「becoming」的過程,人的口味可能到某個年齡後就從被型塑固定了,很難改變,當然也有可能一直因為不同的體驗而改變。
而食物好不好吃自然也是有一些客觀的評論標準,不過個人的口味不同,因此好不好吃若是單聽個人簡單的評論,若不能提出一些客觀的推論過程,純粹以個人口味來做判斷,自然就不太有意義。
所以後來我就不太喜歡看網路上介紹的很多所謂的「美食」。有時後靠自己的眼睛觀察判斷,暫且將他人的評論想法拋在一邊,自己找答案,或許比較有意義。倒也不是說聽他人推薦不好,而是不要陷入人云亦云的迷霧中,到底自己覺得好不好吃都搞不清楚。
好吧,我其實也只是想把我最近吃的一些我自己還覺得不錯吃的東西貼上來,不知不覺也囉唆一堆。
這是我家附近一家小館子的蔥油雞,全部是腿肉,他用類似港式油雞的作法,吃起來又有醉雞的口感,因此讓我覺得很特別。
寧夏夜市的鍋貼相信很多人都吃過了,剛起鍋的鍋貼真的是好吃。
皮的厚度,均勻的焦脆,內餡的口感與調味都蠻恰到好處。
不過一個人吃一盤或許太多,兩人分食較為恰當。
不過鍋貼還是要剛起鍋吃。起鍋後太久,管他什麼貼都難吃。
這是寧夏夜市古早味豆花的蜜芋頭,確實熬煮得入味且透,不過份甜亦不膩,口感綿密紮實。
聽說有加入冬瓜糖熬煮,聽起來很怪,但是或許是它吃來不膩的秘訣。
魚皮料理,去台南時吃的。
同事說,台北很少可以吃到這魚皮料理,因為皮剝掉了,那剩下的要怎麼賣呢?只有這種大量現宰且產品比較多元的店可以賣。
魚皮加點樹子,香菜,淋點滷汁,確實是美味且養顏。
這家位於市場裡的吐魠魚羹麵,是同事的最愛之一。
我喜歡這種市場裡的好吃的小吃,不是那種被過度廣告但是實際嘗來卻不怎樣的食物。
這碗麵,我只能用豪氣來形容。(雖然照得不美)
酥炸的厚實魚肉塊,配上爽翠的高麗菜,配一口羹麵,真的很讚。
這一道甜點很好吃,是朋友點的,不過我吃了一口頗愛。
葡萄柚底下是起司塔,旁邊淋的是蜂蜜,
我喜歡那蜂蜜的香氣混和起司的口感,且調和了葡萄柚的酸味。
畢竟對於酸酸甜甜的口感我一向是沒有什麼抵抗力。